欧洲车市 | 意大利2025年6月: 大幅下滑, 中国品牌逆势增长

  • 2025-07-07 01:19:43
  • 922

2025年6月,意大利新车市场同比大幅下跌17.4%,呈现出全面收缩的态势。私人消费显著低迷,传统燃油车型持续失势,而插电混动增长强劲。

在整体低迷中,中国汽车品牌表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尤其是比亚迪、MG、欧萌达+捷途等品牌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显示出中国制造在意大利市场的新阶段起点。

01

意大利市场整体表现

与竞争格局演变

意大利6月新车注册量为132,191辆,同比下降17.4%,这是继年初以来的又一次显著下滑,使得2025年上半年总销量收于854,690辆,同比减少3.6%,较2019年疫情前同期更是减少超过22万辆。

消费端表现分化,私人购车同比大幅下滑29.5%,占比从去年的59.5%跌至50.9%,表明市场购车信心不足,部分被短期租赁与长租市场对冲,其中短租同比暴增36.6%,长租增长4%,两者合计已接近30%的市场份额,反映出企业与租赁公司成为拉动销量的主力。

从动力结构看,纯燃油车持续衰退。

◎ 汽油车型6月销量占比跌至23.6%,同比下降26.5%;

◎ 柴油车型则降至10%,同比暴跌35.8%。

◎ 液化石油气车型占比9.6%,同样下降21.5%。

◎ 相较之下,混合动力车型仍占据市场主流,整体占比为43.6%,但轻混与全混车型同比也分别下滑8.1%与4.7%。

◎ 插电式混合动力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销量同比暴涨近七成,占比攀升至7.2%。

◎ 然而,曾被寄予厚望的纯电动车(BEV)却出现40.7%的大幅下滑,仅售出7,953辆,市场份额下降至6%。

原因或与激励政策的调整和执行节奏有关,尽管其上半年累计份额仍高于去年同期。

在品牌竞争方面

◎ 菲亚特虽仍为销量第一,但6月同比下滑34.8%,市场份额已降至8.3%,且依赖高度集中的车型结构,其主力车型Panda单月销量仅7488辆,占比高达68%。

◎ 大众和丰田依然稳居前三,销量分别为9,619辆和10,064辆。

◎ 达契亚尽管同比下降32.6%,但凭借Duster与Sandero双车并进,跻身第四,成为6月唯一有两款车型进入前三的品牌。

◎ 雷诺、宝马、奥迪与标致等品牌间排名此消彼长,竞争激烈。

◎ 特斯拉暴跌66%,仅售出1,697辆,已跌出主流圈层。

从车型排行来看

◎ 菲亚特Panda依旧稳居第一,但其市场份额从年初10%跌至6月的5.7%。

◎ 达契亚Duster凭借19.5%的增长重回第三位,成为品牌的销量担当。

◎ 雷诺Clio与吉普Avenger等车型出现两位数下滑。

◎ 表现亮眼的包括福特Puma同比增长26.2%、宝马X1增长28.1%、标致208增长12.1%。

◎ 中国品牌MG ZS则以2,522辆的成绩位列第九,虽同比微跌5%,但稳居前十,显示其产品力仍具吸引力。

02

中国品牌快速上升,

销量与车型结构分析

在意大利整体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品牌却展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

◎ 比亚迪在6月售出1,911辆,同比增长高达1284.8%,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已达9,512辆,同比暴增2248.6%,首次进入意大利销量榜单前25名。

◎ MG品牌(名爵)表现稳定,6月销量4,146辆,同比增长4%,今年累计销量已突破2.9万辆,在主流品牌中位列第13位。其中MG ZS更是稳定进入车型销量榜单前十,是中国品牌中最具标杆意义的单一车型。

◎ 新晋品牌欧萌达(Omoda+Jaecoo)则成为最大黑马。6月销量为1,295辆,同比暴增5080%,今年以来已售出5,280辆,同比增长高达3373.7%。

这一组合作为奇瑞在海外市场的新尝试,产品设计更贴合欧洲市场的审美与需求,显示出强烈的市场接受度。

中国品牌车型仍以小型SUV与紧凑型SUV为主流,符合意大利消费者对城市通勤与油耗经济性的偏好。

◎ MG ZS为典型代表,其稳定销量背后是较高的性价比、简单的配置逻辑和较为可靠的售后系统。

◎ 比亚迪的产品结构尚未清晰展现,但从销量攀升来看,其元PLUS与海豚等主力车型极可能为贡献主力。

虽然特斯拉大幅下滑,但插混车型大涨为中国品牌提供了政策空间。比亚迪与奇瑞正逐步将插混技术推向欧洲主流市场,若激励政策持续优化,其进一步增长潜力不容小觑。

小结

意大利汽车市场在2025年中期遭遇深度调整,传统品牌与技术体系遭受挑战,新能源车型结构逐步重构。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品牌不仅实现份额快速攀升,还在产品力、技术适配和本地化布局方面逐步成熟。比亚迪与MG已具备稳定的销量支撑,欧萌达与捷途则开辟出新通道,显示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已从“试水”阶段迈向“体系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