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靠“分散持股”慢慢变富: 从银行股到养老ETF的投资进化史

  • 2025-07-23 10:00:26
  • 889

在这个信息爆炸、热点频出的时代,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瞎折腾”。而我这几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明白了一个朴素但强大的道理:慢慢变富的关键,是分散持有优质公司的股权,并长期陪伴它们成长。

从银行保险起步:稳健是第一步

过去四年,我的家庭资产主要配置在银行和保险板块,重仓工行、招行和平安。为什么选它们?很简单:

银行和保险是通胀时代的“无天花板行业”;

它们是金融体系的压舱石,关系国计民生;

即使行情不好,也不担心本金永久亏损;

分红稳定,股价迟早会涨回来。

事实证明,这个逻辑是成立的。过去一年,大行股价普遍上涨,我也顺利将工行、招行的持仓成本降到负数,收益达到预期。

投资进化:从集中到分散,从金融到多元

2025年,我开始调整策略,不再单押金融而是扩展到乳业、集运、能源等,配置了高股息ETF。

为什么?因为我意识到:

周期是万物的规律,单一行业容易遭遇系统性回撤;

认知总是滞后的,看错的风险无处不在;

分散是对自己认知局限的保护,也是活得久的关键。

看错的代价:万科的教训

2020年,我买了万科。那时房地产如日中天,万科是行业旗帜。但短短五年,行业共识彻底崩塌,万科也不再是昔日的“白马股”。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世界变化太快,人的认知总是慢半拍。

我的答案:分散持股 + 好奇心驱动

有人说买指数就够了,但我更喜欢通过买股票去了解公司、行业和商业模式。投资对我来说,不只是赚钱,更是:

验证自己的想法;

观察世界的变化;

培养“财富种子”,参与它的成长过程。

每一笔投资,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不追求完美,只希望在不断试错中,慢慢变得更懂、更稳、更富。

结语:活得久,才有机会活得好

投资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分散持股,是我给自己设下的“安全网”,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最好回应。

我不敢保证每一笔投资都成功,但我相信,只要活得久,就有机会活得好。而这,就是我慢慢变富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