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是如何将高端市场拱手让给问界的
- 2025-07-17 19:33:47
- 148
2023年末,理想L9月销破万,问界M9还未上市;2025年6月,L9跌至4893台,而M9维持13718台,累计销量超过35,000台,趋势已不可逆。
问界不是横空出世,而是温水煮青蛙。它从未正面冲撞理想,而是避实击虚,在高端市场悄然完成对理想的反超。
问界的战略核心,从不是M5、M7这些走量车型,而是M9和M8。两者才是问界品牌价值的锚点,犹如华为Mate之于P系列。
M9上市之初,售价46.98万元起,几乎直逼理想L9的顶配。但销量却在短短数月内持续破万,甚至最高月销接近1.6万台。
2025年6月,M9依旧保持稳定输出,M8销量更是突破2.1万辆,跃居大型SUV销量榜首,成为问界真正的主力“王牌”。
更令人震惊的是,M8与M9之间并无分流效应,反而形成了“双旗舰”协同上攻的局面,而理想的L8、L9却逐渐边缘化。
理想的问题不在产品力,而在战略失焦。L6的爆发式增长确实带来了整体销量提升,却也牺牲了L9的高端形象护城河。
2025年6月,理想L9销量已滑落至4893台,距离曾经的月销破万已渐行渐远。问界成功完成了高端用户的心智转移。
反观问界,从未追求全覆盖产品矩阵。它选择集中火力打造“M9+M8”双旗舰格局,放任M5、M7自然竞争,无意瓜分低端。
问界M9在空间、舒适、智能配置上并不全面优于L9,但它打造的是高端行政SUV形象,是理想L9未曾进入的另一条赛道。
这一战略选择,使得M9避开L9正面竞争,同时比理想更早抢占“高净值智能SUV”定位,一击即中。
而理想内部资源向L6倾斜之后,L7、L8、L9几乎同时哑火。战略协同失效,导致高端价格带战斗力持续下滑。
L6虽然销量可观,但价格区间仅为24.98–27.98万元,与L9之间价差近20万元,拉低了品牌整体调性与用户预期。
问界用M9站稳50万级售价,用M8主攻30万级家庭豪华,再以M5、M7补齐走量段位,完成了高端智能SUV的闭环布局。
反观理想,四款产品价差不止配置之差,反倒形成了“内卷式下探”,高端用户逐步流向形象更鲜明、定价更坚定的问界。
赛力斯并未对M5、M7进行强推,也从未大打低价牌。它将品牌资源与营销主力全部押注于M9与M8上,换来高端心智定锚。
理想试图通过横向覆盖市场扩大份额,却忽略了纵向打穿品牌高度的紧迫性,最终在高端价格带让位给问界。
这场看似无声的战役,其实从2023年底就已埋下伏笔。问界并未直接挑战理想,而是利用错位与品牌沉淀完成了降维打击。
2025年中期,问界已成为40–50万区间唯一保持持续增长的中国品牌,理想L9则逐步退居“旗舰陪跑”的角色。
问界成功的背后,是明确的战略边界与精准的品牌节奏。而理想败退的根源,则是模糊的产品层级与资源重心的频繁转移。
高端市场的胜利者,未必是最早抵达的人,而是最晚离开的那位。而理想,已经在无声中,完成了一次“高端撤退”。
- 上一篇: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
- 下一篇:王楚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