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航空转子发动机量产下线
- 2025-08-02 14:16:31
- 807
2025年8月1日,我国首款正向研发的30KW国产高性能航空转子发动机在常州量产下线。
这款云征动力量产的是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燃料航空转子发动机,具有高效能、轻量化、长航时、重载荷一系列特长,各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代表了我国在小型航空发动机领域取得战略性突破。
“这是我们真正意义上从零开始、正向设计、自主开发的航空转子发动机。”云征动力创始人姜信云向记者坦言,“它意味着中国人在这一领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心脏’。”
从源头打破天花板
与传统的往复式发动机通过活塞往复运动产生动力不同,转子发动机通过转子的旋转产生动力,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运转平稳,功率重量比(功重比)较传统活塞发动机提升约150%,对长航时、重载荷的工业级无人机而言,是理想的动力选择。
一款国产发动机的意义,远不止在生产线上下线。
业内人士指出,转子发动机是全球下一代微小型航空动力领域最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目前国际市场主要被英国UEL和奥地利Austro两家公司所占据。云征动力30KW转子发动机的量产上市将实现我国国产高性能航空转子发动机零的突破,在有效提升我国无人机的整机性能,推动整个无人机产业链的由大到强的转变。
姜信云举了一个例子:“拿国内某知名企业的一款款200公斤级别无人机举例,现采用活塞发动机,油箱108L,巡航油耗10-12L/时,续航8-9小时。换装云征航空转子发动机,巡航油耗7-8L,可飞行13-15小时。如果降低油箱容量,即可增加其他任务载荷。”
这意味着,在相同任务下,无人机能飞得更久、带得更多,尤其适用于森林灭火、电力巡检、山区物资投送等高强度、长距离作业场景。
“未来我们希望这款发动机能服务于更多大众可见的生活场景,比如应急通信、交通拥堵监测、农副产品运载,甚至夏季防溺水巡查等民生领域。”他补充道。
小引擎撬动大格局
据了解,云征动力是国内首家正向研发航空转子发动机企业,专注于无人驾驶系统推进技术开发与服务。
十年来,公司致力于打通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到大规模应用的通路,联合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历经“三年论证、六年开发、五代样机迭代”,在新型高温合金材料、多燃料燃烧、高端制造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最终实现量产航空转子发动机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量产,我们打破了禁运封锁,实现了100%国产自主替代。同时,这款发动机属于微小型航空发动机,我们主要解决500公斤级别以下无人机的动力需求,更大的无人机会采用大型活塞发动机或者涡轮类发动机。未来在中国动力领域会形成航发集团的涡轮类发动机,宗申和航瑞的活塞发动机,云征动力转子发动机这样的动力格局。”姜信云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量产仪式上,云征动力分别与广电计量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合肥无人智能装备研究院、汉科航空(苏州)有限公司等签署了产品认证和标准制定、联合研发、发动机采购等协议。
同时,云征动力与广西天等县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将在“十五五”规划期内双方共建低空经济产业集群,打造集整机研发、制造、服务、培训于一体的产业生态闭环,辐射东盟市场。此前,云征动力还与焦作万方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联合推动基于公司航空转子发动机的嘲风系列大载重、长航时工业级无人机研发及产业化。
姜信云透露,云征动力也一直注重在湖南的发展,拥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航发608所等多家院所资源,目前已经在湖南成立了首家省外创新院,专注于基础研究和小批量中试。
姜信云表示,公司正与多家整机企业开展动力适配和整机定向开发工作。公司下一步将完成重油转子发动机、油电混合发动机定型,同时储备氢燃料转子发动机,并筹备香港国际研发中心,加速产品开发和海外市场布局,成为航空转子发动机领域的全球知名企业。
潇湘晨报记者郝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