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价选配保时捷的人, 岂能在乎区区豪车税?
- 2025-07-20 01:29:53
- 673
7月17日,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文,自7月20日起将“超豪华小汽车”的消费税起征门槛,从之前的130万元(含税)下调至90万元(不含增值税)。政策很好理解,按照全部成交价90万+13%的增值税倒推,不论燃油还是新能源,不管是加装还是选装,只要成交价超过101.7万元,均需再缴纳一笔10%的消费税。
或许即便7月20日那道税务闸门轰然落下后,保时捷的销售经理们,也完全不会联想到最近38.88万起的玛莎拉蒂——那个曾经标价百万的意大利“贵妇”,如今在小米YU7面前活像个打折促销的过气网红。但保时捷,这个曾经在中国市场如鱼得水的德国“精算师”,也很可能正在重蹈覆辙的路上狂奔。
被精准补刀的德国精算师
虽说调整了范围的豪车税是一记佛光普照,可对于BBA这样的德系品牌而言,只会小范围影响S级、7系或A8以及高性能等某些车型;但对于保时捷而言,除了售价最低的Macan和718,其产品线几乎全部被这一轮火力精准覆盖。
这轮政策下不少自媒体称保时捷“天塌了”并非空穴来风,看看那些被新政精准锁定的猎物:卡宴基础版指导价92.8万,选个波尔多红真皮+柏林之声音响就能轻松突破征税红线;Panamera更是个行走的税务陷阱,随便勾选几项配置就能让车价像坐了火箭。保时捷苦心经营的“百万门槛心理战”,在新政面前成了皇帝的新装——不过保时捷的管理者们依然相信,那些号称“不在乎加价”的客户,并不会在这悄然而至的税单前恢复理智。
因此,新政像一记精准的耳光,抽在保时捷最引以为傲的“价格魔术”上。过去十年,这个品牌教会了中国壕们一个神奇公式:裸车价=面子工程费,选配单=X商检测表,毕竟没有加价选装,如何能称得上保时捷。现在财政部用更简单的公式回应:90万(不含税)×1.13=101.7万(含税)×10%=请缴纳X商税。
更讽刺的是,当问界、蔚来等车主在炫耀最新OTA升级时,保时捷的销售可能还在教客户如何拆分发票避税。这种来自上个世纪的财务技巧,配上保时捷展厅里那些号称“未来科技”的电动车,活脱脱一部蒸汽朋克式的荒诞剧。
一场自欺欺人的电动化行为艺术
号称是最早推出纯电动化的超豪华品牌,但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同样堪称汽车界的“皇帝的新装”。Taycan在德国老家或许还算个科技先锋,到了中国直接沦为“电动帕拉梅拉青春版”。2024年其在中国销量还不及燃油版Panamera的零头,这哪是电动化转型?分明是行为艺术表演。
即将上市的电动卡宴更像是一场豪赌——赌中国壕们会为了一块斯图加特盾标,放弃国产新势力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可惜消费者们早就用钱包投票:2024年保时捷在华销量暴跌28%,而同期多家新势力豪华品牌销量均接近或超过40%。当德国工程师还在纠结800V架构的完美曲线时,中国品牌已经开始用城市NOA+ AI端到端架构的组合拳,抢夺豪华车的定义权。
最精彩的莫过于电动Macan的“伪胜利”——欧洲停售燃油版的行政命令,硬是被公关包装成“电动化战略的成功”。这种把政策倒逼说成市场选择的文字游戏,倒是很符合保时捷近年来的品牌调性:既要维持高冷人设,又偷偷打折促销。
傲慢的宿命轮回
中国曾是保时捷在全球的最大单一市场,2021年其在华销量近10万辆攀上巅峰。然而,2022年9.33万、2023年7.93万、2024年5.69万,2025年一季度中国交付量再跌42%,不足一万辆,看着保时捷的销量曲线,又很难不让人联想到38.88万起售的玛莎拉蒂。
区别在于,意大利人至少诚实地变成了打折专业户,而德国人还在玩“限量版”“典藏款”的饥饿营销。当新势力的车主们在体验代客泊车时,保时捷4S店的销售可能正在给客户解释:为什么选装表上的价格都不含税。
突如其来的豪车税新政的意外收获是,它精准揭穿了保时捷的生存密码,证明所谓品牌溢价,不过是精确定价营造的幻觉。当101.7万的红线划下,人们突然发现,或许那些“不在乎钱只要面子”的客户,可能也会掏出计算器比较新势力们的配置单,此消彼长的销量曲线正是绝佳证明。保时捷正在经历的,不是简单的销量下滑,而是一场豪华品牌的价值体系崩塌。
或许再过两年,我们就能在拼多多的“百亿补贴”专区见到保时捷了——就像现在38.88万起的玛莎拉蒂一样。到那时,今天的豪车税历史,会变成商学院教材里又一个“傲慢的代价”案例。唯一的问题是:当保时捷变成下一个玛莎拉蒂,谁会是下一个保时捷?另一个加价豪门雷克萨斯吗?
监制丨陈光耀 主编丨罗祖星
撰文|罗祖星 运营丨江晓闻
图片|来源网络
- 上一篇:台网红馆长上海被投喂美食三件套
- 下一篇:网警提醒当心你的隐私被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