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三区同台各显神通, 共奏汽车产业招商强音
- 2025-07-12 22:16:04
- 154
当嘉陵江畔汽车产业的脉动与黄河之畔的智造雄心在山城重庆相遇,一场以“济遇山城智造未来”为主题的精准对接会,让济南汽车产业优势版图愈发清晰。这场汇聚济渝两地企业与机构的盛会,不仅是两地产业链协同的纽带,更成为济南高新区、莱芜区、济南起步区亮出“看家本领”的舞台,它们以差异化的优势矩阵,共同诠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密码,奏响济南汽车产业的招商强音。
济南高新区:全链创新策源地,筑牢产业“四梁八柱”
作为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济南高新区以“五区叠加”的国家战略布局为盾,以25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矛,在汽车产业赛道上展现出“全链条创新、全要素集聚”的硬核实力。
这里是整车制造的“多面手”。山东重工集团麾下的中国重汽,与比亚迪、吉利等车企形成“商用车+乘用车”双轮驱动格局,既有年产15万辆精品小车的柔性生产线,也有重卡领域的全球领先技术。更难得的是,关键零部件“自给自足”能力突出,弗迪动力电池等项目让“济南造”汽车从“整”到“零”都刻上了“本地基因”。
创新是济南高新区的核心密码。17家国家级研发机构、国家重型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如同产业“智慧大脑”,不断破解新能源化、智能化难题。6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车规级芯片等细分领域精耕细作,为产业链补上“关键一环”。而“铁陆空地水”齐头并进的空间格局与40万人才构成的智力矩阵,更让这里成为企业“落地即扎根、扎根即生长”的沃土。
在招商战场上,济南高新区的底气在于“既有参天大树,也有茂密森林”——既可为龙头企业提供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配套,也能为中小创新企业嫁接资本、技术资源,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倍增效应。
莱芜区:制造业根据地,夯实产业“筋脉血肉”
如果说济南高新区是济南汽车产业的“创新大脑”,莱芜区便是这条产业当之无愧的“筋脉血肉”。这片有着“钢城煤都”之称的土地,用华东第一6.5亿吨的铁矿石储量、40个工业大类的完备基础,为汽车产业筑起了坚实的地基。
莱芜的优势,在于对“重型装备”的极致深耕。中国重汽济南卡车有限公司在此打造国内顶尖重卡基地,年产16万辆“黄河”重卡、豪沃TX系列等车型的生产能力,2024年10.53万辆的实际产量印证着其行业地位;凯傲叉车4万台的年产能,让“莱芜造”工程机械走向全球。围绕这些龙头,汇金股份年产10万吨汽车配件、东岳车桥年产20万台后桥,18家配套企业组成的“产业军团”,让重卡、叉车的本地配套率不断攀升。
30.52平方公里的产城融合产业城,以“一心、两区、三轴、四园”的科学布局,为产业发展预留了充足空间。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莱芜技师学院每年输送的6000余名技能工人,如同产业“新鲜血液”保障着生产线的高效运转。在这里,“重工厚商”的文化基因与“鲁中工业重镇”的产业积淀交融,形成了“签约即开工、开工即达产”的务实作风,成为聚集汽车产业集群厚积成势的独特魅力。
对于聚焦商用车、工程机械的投资者而言,莱芜区的价值在于“看得见的成本优势”——就近取材的钢铁资源、成熟的本地供应链、技能娴熟的产业工人,让“降本增效”不再是口号,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济南起步区:新赛道领航者,激活产业“未来基因”
如果说济南高新区和莱芜区代表着济南汽车产业的“进行时”,那么济南起步区则书写着“将来时”。作为国务院批复的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这片798平方公里的土地,正以“车路云一体化”国家级试点为契机,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赛道上加速领跑。
比亚迪整车及零部件项目的落地是诠释济南起步区“速度与激情”的生动注脚——从拿地到投产仅11个月,不仅带来整车制造能力,更牵引出电池、电机、电控全产业链,让济南成为比亚迪重要布局的城市之一。
这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场景即生产力”。到2026年,200公里网联道路、117个智能路口、150辆无人驾驶车的规划,将让“车路云一体化”从概念变为实景;国内首座储能式换电站、兆瓦级全液冷超充系统,解决了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焦虑”。对于激光雷达、线控制动等前沿企业而言,济南起步区既是技术测试的“试验场”,更是商业化落地的“样板间”。
资本与人才的精准赋能,让创新没有后顾之忧。鹊华科创投集团以股权投资“筑巢引凤”,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等政策解决“后顾之忧”,连片工业用地优先保障产业需求,形成“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企业转”的良性生态。
各有所长、协同成势:共绘济南汽车产业“招商同心圆”
济南高新区的创新链、莱芜区的制造链、济南起步区的场景链,看似各有侧重,实则环环相扣、互为支撑。济南高新区的功率半导体可直接供应济南起步区的智能网联汽车,莱芜区的重卡底盘技术能与济南高新区的商用车研发平台协同攻关,济南起步区的无人驾驶场景又能反哺两区的零部件企业升级——这种“差异发展、协同互补”的格局,正是济南汽车产业招商的最大底气。
从政策协同到交通联动,从人才共享到市场互通,三区正以“一盘棋”思维打造招商合力:中欧班列与小清河复航形成物流网络,52所驻济高校为三区输送不同层次人才,“区块链+政务服务”“莱好办”“拿地即开工”等政策共同构筑“济南服务”品牌。
如今,当投资者将目光投向济南,看到的不再是单一区域的优势,而是一个既有全链条制造能力,又有前沿创新场景,更有成本优势与政策红利的汽车产业生态体系。三区同台,济南高新区的“高”、莱芜区的“实”、济南起步区的“新”,共同奏响“IN济南遇未来”的招商强音,济南正努力在汽车产业发展格局中精准标注自己的坐标。(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陈心如)
- 上一篇:王皓已通过考编笔试
- 下一篇:宋江谁允许你变成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