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光机所揭秘运营“核心密码”

  • 2025-08-16 00:06:24
  • 964

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走进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杭州光机所”),各类仪器设备有序运转,科研人员穿梭其间,专注记录着每一组数据……作为聚焦光电子领域的“硬科技”孵化器,杭州光机所投入运营5年来,已孵化企业60余家,其中20余家获得后续融资,累计吸引外部资本超过25亿元。

如何通过“设备+资金+人才”全链条模式,孵化百亿光电集群?日前,记者跟随杭州“8+4”经济政策媒体采风团,走进杭州光机所寻找答案。

“一束光”监测3000平方公里

“我们在杭州光机所只做一件事,就是把单个光子变成电子,以此拓展遥感应用。”

杭州光在科技有限公司展览区里,一排精密又极富未来感的仪器设备引人驻足。“这是我们面向地基、机载、星载平台研制的新型智能遥感激光雷达。”光在科技创始人夏海云告诉记者:“公司专注于大气激光遥感装备研发,产品主要应用于双碳环保、应急消防、低空经济三大领域。”

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气候变暖的最主要诱因。“我们的设备可以检测出3000平方公里范围内,每一个排球场大小区域的二氧化碳浓度。同时对工厂污染排放进行监测,促使其履行合规排放的义务。”夏海云介绍,“甲烷也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我们的设备还能有效监测例如水稻田、养殖场、垃圾处理厂的甲烷排放,并精准定位超标区域。”

在应急消防领域,光在科技聚焦森林、草原早期火灾的发现和定位。一台防火激光雷达可在数分钟内,完成数千平方公里范围的巡检,精准识别和定位早期火点产生的烟尘。另一款单光子气体探测激光雷达,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集成多种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以及放射性气体的监测,例如甲烷、氨气、乙炔、氰化氢、半重水等。

在低空经济领域,安全是低空飞行的基石。风切变、晴空湍流、局部强降水等灾害天气事件表现出变化快、尺度小、难以提前发现的特点,严重威胁小型飞行器的安全。“激光雷达可以实现分钟和米级分辨率的精准天气遥感,用实测数据分析和AI外推技术保障飞行安全。单台雷达的探测半径达到30公里,在一些雾和降雨条件下也能实现10公里以上探测,确保看到远处和高空的大气状态,从而预报1小时内影响低空航线的灾害天气,为低空航线规划和作业提供安全保障。”

用“算法”打造

“最懂科学家创业”的孵化器

“企业发展速度更快了!”落户杭州仅4个月,光在科技就已完成近亿元融资。夏海云对杭州光机所营造的科创氛围与机制赞不绝口。

在国内氧化镓单晶产业化起步晚、可借鉴经验少的背景下,富加镓业初创团队曾面临技术与人才双重困难,杭州光机所的概念验证中心为企业开放霍尔效应测试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关键设备进行样品性能测试服务,为该企业产业化落地节约了1至2年的时间;“3000万年只误差一秒的冷原子钟,被首次送上太空,如何把这项前沿技术下放到民用成果?”在杭州光机所协力共建下,凯瑟斯技术用了两年时间去做研发、找市场、清晰落地场景,如今已经实现千万元年营收……

在这里,企业何以实现快速生长?何以纷纷跨过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做一个“最懂”科学家创业的孵化器是杭州光机所运营的“核心密码”。

“科学家”与“创业家”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我们用一套模块化、标准化、专业化、定制化的服务体系帮助具有优秀科创能力、拥有新质生产力中‘1’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科学家完成‘10/100’的成果转化。”杭州光机所副所长庄春光解释道,“跨越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的‘算法’是我们服务体系的核心,它并非冰冷的代码,而是我们多年沉淀的孵化方法论,包括科研团队所属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处理、原单位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构建科学家与引入高管之间的信任,如何帮助科学家转思路、理市场、搭体系、把节奏。”

“我们是‘最懂’科学家创业的孵化器,而杭州是‘最懂’科技创新的政府。”庄春光感慨道,“杭州在产业发展、人才招引等方面提供了极大政策支持,很多条款正是我们的‘刚需’。而且在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政府会与我们深入沟通,根据我们的建议推进和调整,这种良性互动让创新之路走得更顺。”